聖經搜尋
搜尋字串 說明
搜尋方式 說明        聖經版本: 說明
搜尋範圍 區域: 單一書卷: 說明


       =重設所有搜尋條件=         
搜尋時間: 0.984 秒     共找到符合筆數: 53 筆     搜尋版本: 和合本 版權宣告
賽 13:1
巴比倫。
代下 32:32
希西家其餘善行都寫在先知書上色列諸王記上。
拉 5:1
那時,先知哈該易多迦利色列神名向人說勸勉話。
彌 1:1
王約坦、、希西家在位時候,利沙人彌迦瑪利
代下 24:18
他們離棄華他們列祖神殿,去事奉舍拉偶像;因他們這罪,就有忿怒臨
代下 24:23
滿了一年,軍兵上來攻擊約阿施,來,殺了民中眾首領,將所掠財貨送馬色王那裡。
拉 4:6
哈隨魯才登基時候,上本控告居民。
彌 1:9
因為瑪利傷痕無法醫治,延及我民城門。
代下 36:4
埃及王尼哥立約哈哥哥利雅敬作王,改名叫約雅敬,又將約哈埃及去了。
代下 24:9
又通告百姓,要將神僕人西在曠野所吩咐色列人捐項給華送來。
賽 20:2
那時,華曉諭說:「你去解掉你腰間麻布,脫下你腳上鞋。」就這樣做,露身赤腳行走。
王下 19:20
就打發人去見希西家,說:「色列神如此說:『你既然求我攻擊述王西拿基立,我已聽見了。』
賽 37:21
就打發人去見希西家,說:「色列神如此說,你既然求我攻擊述王西拿基立,
拉 9:9
我們是奴僕,然而在受轄制之中,我們神仍沒有丟棄我們,在波王眼前向我們施恩,叫我們復興,能重建我們神殿,修其毀壞之處,使我們在有牆垣。
代下 34:3
他作王第八年,尚且年幼,就尋求他祖神。了十二年才潔淨,除掉邱壇、木偶、雕刻像,鑄造像。
代下 24:6
王召了祭司來,對他說:「從前僕人西,為法櫃帳幕與色列會眾所定捐項,你為何不叫利未人照這例從帶來作殿費用呢?」
耶 44:6
因此,我怒氣忿怒都倒出來,在城邑中街市上,如火著起,致都荒廢淒涼,正如今日一樣。
耶 44:21
「你們與你們列祖、君王、首領,並國內百姓,在城邑中街市上所燒香,華豈不記念,心中豈不思想嗎?
耶 44:17
我們定要成就我們口中所出一切話,向天后燒香、澆奠祭,按著我們與我們列祖、君王、首領在城邑中街市上素常所行一樣;因為那時我們吃飽飯、享福樂,並不見災禍。
耶 35:17
因此,華萬軍之神、色列神如此說:我要使我所說一切災禍臨一切居民。因為我對他們說話,他們沒有聽從;我呼喚他們,他們沒有答應。」
王下 23:24
所有交鬼、行巫術,與家中神像偶像,並一切可憎之物,約西盡都除掉,成就了祭司希勒家在華殿裡所律法書上所寫話。
代下 32:33
希西家與他列祖同睡,葬在高陵上。他死時候,居民都尊敬他。他瑪拿西接續他作王。
代下 21:13
乃行色列諸王道,使居民行邪淫,像哈家一樣,又殺了你父家比你好諸兄弟。
代下 20:20
次日清早,眾人起來往提哥曠野去。出去時候,約沙法站著說:「居民哪,要聽我說:信華你們神就必立穩;信他先知就必亨通。」
瑪 2:11
人行事詭詐,並且在色列中行一件可憎事;因為人褻瀆華所喜愛聖潔(或作:聖地),娶事奉外邦神為妻。
但 9:7
主啊,你是公義,我們是臉上蒙羞;因我們居民,並色列眾人,或在近處,或在遠處,被你趕各國人,都罪了你,正如今日一樣。
耶 35:13
「萬軍之色列神如此說:你去對居民說,華說:你們不受教訓,不聽從我話嗎?
耶 4:4
居民哪,你們當自行割禮,歸華,將心裡污穢除掉;恐怕我忿怒因你們惡行發作,如火著起,甚至無人能熄滅!
耶 19:3
說:『君王居民哪,當聽話。萬軍之色列神如此說:我必使災禍臨這地方,凡聽見人都必耳鳴;
耶 36:31
我必因他他後裔,並他臣僕罪孽刑罰他們。我要使我所說一切災禍臨他們居民,並人;只是他們不聽。」
耶 33:10
華如此說:「你們這地方,說是荒廢無人民無牲畜之地,但在這荒涼無人民無牲畜城邑街上,
王下 20:1
那時,希西家病要死。先知去見他,對他說:「華如此說:『你當留遺命與你家,因為你必死,不能活了。』」
亞 12:2
「我必使被圍困時候,向四圍列國民成為令人昏醉杯;這(或作:也是如此)。
代下 32:20
希西家王先知因此禱告,向天呼求。
賽 38:1
那時希西家病要死,先知去見他,對他說:「華如此說:你當留遺命與你家,因為你必死不能活了。」
王下 19:2
使家宰書記舍伯那,並祭司中長老,都披上麻布,去見先知
賽 37:2
使家宰書記舍伯那,並祭司中長老,都披上麻布,去見先知
代下 32:26
但希西家居民覺心裡驕傲,就一同自卑,忿怒在希西家沒有臨他們。
耶 36:9
王約西約雅敬第五年九月,眾民那從城邑來眾民,在華面前宣告禁食
代下 25:23
色列王約阿施在伯麥擒住約哈(就是哈謝)、約阿施瑪謝,將他帶,又拆毀城牆,從法蓮門直角門,共四百肘;
高得分結果 可能結果 低得分結果得分 (點選圖示可以標記該節經文)
 

(30879), (53)